在香港,信用卡與私人貸款普及,很多人同時持有多張信用卡,加上高達 30% 的年利率,一旦陷入「以卡養卡」,債務就會愈滾愈大。當還款壓力超過承擔能力時,很多人會尋找 債務重組 作為解決方法。

但問題來了:債務重組邊間好? 應該選擇銀行?財務公司?還是透過中介?本文將為你全面分析不同渠道的 優缺點、費用、風險,並比較 債務重組、IVA破產卡數一筆清 等方案,幫助你做出正確決定。

一、什麼是債務重組?

債務重組(Debt Restructuring) 是一種 債務舒緩 方式,將多筆高息貸款或卡數合併為一筆低息貸款,並延長還款期,讓債務人能以較輕鬆的方式逐步清還債務。

信用卡利率:約 30%;

重組後利率:約 8–12%;

還款期:3–5 年甚至更長;

目的:減少月供,避免破產。

二、債務重組邊間好?主要選擇

  1. 銀行債務重組

優點:

收費透明,利率較低;

有監管保障;

成功後信用紀錄仍可逐步修復。

缺點:

批核要求嚴格;

必須有穩定收入;

並非所有人都能成功申請。

適合:有穩定收入、債務中等(20–80 萬港元)。

  1. 財務公司債務重組

優點:

審批速度快;

要求相對寬鬆。

缺點:

利率可能較高;

合同條款複雜,存在隱藏收費;

若選擇高息財務公司,債務可能更嚴重。

適合:銀行拒批,但仍有一定收入的人。

  1. 中介公司代辦

優點:

號稱「全程代辦」,幫忙整理文件。

缺點:

收取高額手續費(數千至數萬港元);

成功率未必比自行申請高;

部分公司甚至誤導債務人,增加風險。

建議:避免中介,直接向銀行或財務公司申請。

三、債務重組的收費

銀行:主要收取行政費,通常數百至數千港元。

財務公司:可能有額外手續費,利率比銀行稍高。

中介公司:常收取高額「顧問費」,但實際價值不高。

專業建議:若想真正省錢,直接向銀行申請,避免被中介收費。

四、債務重組的壞處

信貸紀錄受損(影響 5–7 年)。

還款期長,總利息可能更多。

需全數還款,不能減免本金。

批核不一定成功。

若缺乏自律,可能再陷入債務困境。

五、債務重組 vs IVA

債務重組:需全額還款,沒有法律效力。

IVA(個人自願安排):由法院批准,具法律效力,可減免部分本金。

債務中等(20–80 萬) → 債務重組;
債務龐大(100 萬以上) → IVA 更適合。

六、債務重組 vs 破產

債務重組:信用影響較輕,資產保留,但仍需供款。

破產:免除所有債務,但資產會被清算,信用嚴重受損(8–10 年)。

一般建議:若仍有收入 → 債務重組;完全無收入 → 破產。

七、債務重組 vs 卡數一筆清

卡數一筆清:專注於信用卡欠款,由單一銀行處理。

債務重組:涵蓋範圍更廣,包括私人貸款與稅貸。

如果只是信用卡卡數 → 卡數一筆清;
如果涉及多類貸款 → 債務重組。

八、真實案例

案例一:成功銀行重組
林小姐因卡數 40 萬,每月需還 18,000 元。經銀行債務重組後,月供降至 7,000 元,五年後清還所有卡數,避免破產。

案例二:財務公司陷阱
陳先生因急需資金,透過財務公司重組 50 萬債務,利率比銀行高,最終還款金額比原來更多,導致壓力持續。

九、專業建議

優先考慮銀行:收費透明,保障較高。

財務公司次選:僅適合銀行拒批者。

避免中介陷阱:高收費,無實際價值。

債務龐大者 → 考慮 IVA;完全無收入 → 破產。

理財習慣改變最關鍵:否則重組後仍可能再陷困境。

十、結論

「債務重組邊間好?」最穩妥的選擇通常是 直接向銀行申請,因為收費透明、利率較低、受監管保障。財務公司則作為次要選擇;至於中介,最好避免。

對於債務中等、仍有收入的人,債務重組是一個可行的 香港債務解決方案;對於債務龐大者,IVA 更有效;若完全無力供款,則可能需要 破產。

最終,債務重組只是「工具」,能否真正走出困境,關鍵在於債務人是否能夠調整理財習慣,重建健康的財務規劃。